現在的父母其實很幸運也同時很徬徨不安,在育兒的路上我們多了很多新資訊可以查看,但大量的資訊所帶來的後果,除了有和上一代的衝突,也有更多的沒自信。
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,從懷孕就開始加了一堆育兒相關網站跟買了一堆書,但卻在孩子出生後發現,為什麼他們說的都不適用於孩子,久了周遭的聲音讓你疑惑起自己,也越來越沒自信,開始陷入自己是否為一個好媽媽的疑惑中。
其實這段時間我自己的感想是,當育兒遇到瓶頸時,靜下心看看自己與孩子的相處,接受自己也是初為父母,慢慢修正,相信自己,長輩的話有時候let it go,唯有自己堅強了,才能找回帶孩子的自信心。
今天很榮幸的參加了Money Jump舉辦的[天使媽媽]講座,聽了黃瑽寧醫師主講的精彩演說,這次的分享有好多都好受用,像是正向思考四原則、轉移自己情緒的方法、抓大放小等,一些很棒的資訊我先分享於相片中,至於書本等我看完再來好好跟大家分享唷!
這是我覺得今天很重要的重點,3歲前是培養幼兒安全依附關係的重點時期。
前面兩者我在後面照片有解說重點,甜言蜜語是指時常將基本的禮貌,請、謝謝、對不起掛嘴邊。
今天上課時老師是先分享這張圖,如果下班很累回家看到這情景你會怎樣?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是情緒先上來了吧!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以下的正向思考。
老師同時也分享了轉移情緒方法:趕快看看身旁的物品,然後一一說出物品的顏色。例如:看著旁邊的牆壁說這是黃色的牆壁。看著白色的地板說這是白色的地板。先讓大腦忙碌降低情緒後再開始進行以下思考。
1.孩子做錯事,當然需要教,但父母要先告訴自己「孩子不是故意的」,先找出孩子行為的合理動機,避免自己在氣頭上說出太過分的情緒話,對孩子造成傷害。
2.「我生氣是有原因的」父母生氣是很自然的反應,但生氣後必須更探索自己的內心,找出生氣背後的原因。是否太疲憊、覺得分工不均或是長輩的壓力?
3.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」同理孩子的需求,替孩子說出口,能滿足的給予滿足,不能的就解釋給孩子聽,這樣可以建立良好的依附感。
4.「幫助自己走出困境」生氣後探索自己的內心,找出生氣背後的原因,夫妻可以一同聚焦問題核心,討論如何解決。
抓大放小(one thing at a time),指教養孩子時,一次只規勸一件事。抓嚴重的犯規行為,忽視一般的小錯誤,而且一次只規勸一件事。
家裡有兩三歲小孩的父母常會聽到「不要」,這時候都會覺得孩子在唱反調很生氣,但其實這只是過渡時期,父母不需要硬碰硬,可以藉由說話技巧去改變結果。
任何人在嬰幼兒的哭聲中,平均忍受時間約莫15分鐘(我平常可以忍受小飛60分鐘,忽然覺得自己好厲害),冷處理是在安撫無效後才執行,而不是在哭泣第一時間唷!不然會讓小孩有被遺棄的感覺,而當孩子真正恢復理智時請記得正面回饋,「謝謝你」讓他知道他很棒可以冷靜下來。
會後黃醫師分享的讚美三部曲我覺得很棒!無論孩子或自己都很適用,切記重點是讚美的內容必須是拿不走的,不是空洞表淺的虛榮性讚美。全職媽媽的育兒路上常會被打擊,覺得找不到成就感,得不到認同,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是「學會讚美自己」。
當一件好事發生的時候,從中看到自己做了什麼努力或什麼事而造成這個結果,而這中間你看到了自己的什麼特質,依據這個特質去讚美自己,把這個特質深入自己內心,告訴自己我知道自己是誰,我不需要由他人定義,久了我們內心會越來越強大的。
(和美麗的子犬)
真的很謝謝Money jump辦了這麼棒的活動,讓媽媽們可以好好放鬆一下午,除了心靈滿足,還有超好吃餐點和@法國廚師的甜點,大家都知道Money jump去年底換了新菜單後我們已經去了好幾次,真的變得好好吃啊!強力推薦大家前往。之前的分享文👉https://goo.gl/NnHVdw
喜歡我們的朋友,歡迎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,隨時有新訊息唷!